随着经济由高速增长,文化产业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企业不断壮大,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全省追赶超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省共有2家上市文化企业,13家文化企业在新三板挂牌。
营收近千亿,陕西文化产业实现“硬核”发展
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2012年到2018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2.5%,其中2017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911.1亿元,增速13.5%,GDP占比为4.16%,位居全国第6位。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93810个,规模以上企业1299个,营业收入接近1000亿元。目前,陕西省拥有广播电视制作机构602家,电影产量位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四。
为推动陕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文化产业调研,起草《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条例》,编制《陕西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招商手册》,15个重点项目被列入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库。“丝路汇·文化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18年“一带一路”文化贸易与投资重点项目,西安高新区被商务部、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文化和旅游厅组织陕西省文化企业参加深圳文博会、西部文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等活动,推出了一批优势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优质文化产品;举办了数字互动娱乐文化周、文化产品设计大赛,助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成功签约。
激励民间力量参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肩负传播文化、社会教化、社会风尚引导的使命。近年来,随着陕西省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批文化企业开始走出本土,向世界展示陕西的文化魅力。
陕西省杂技艺术团的大型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是全国最早一批“丝路”主题舞台力作。2016年至2017年,《丝路彩虹》完成了“从长安到罗马”沿丝绸之路国际巡演,2018年完成了国内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巡演,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
2018年,“国风秦韵——陕西文创上合国家巡展”期间,一批优秀的陕西文创产品在巴基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巡展。展览展出的具有丰富中华历史文化内涵,具有较高艺术性、装饰性、实用性的陕西特色文创精品受到了当地观众的青睐。
中国首家非国有国家一级博物馆——大唐西市博物馆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举办的“陕西皮影展”等精品展览,开创了非国有博物馆走出国门举办展览的先河。截至目前,大唐西市博物馆已与丝路沿线16个国家的22座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为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增色添彩。
文化市场的繁荣活跃,离不开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互动,只有撬动文化消费的支点,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文化产业的繁荣。依托陕西作为文物大省的资源优势,陕西省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成绩不俗。
在刚刚举行的“2019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陕西选送了64件(套)旅游商品,获得的金奖数量和奖项总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陕西省推出的秦亲宝贝、唐妞、汉阳陵博物馆吉祥物抱枕、仿唐花鸟纹香囊等浓缩了陕西民俗、历史的文创产品,以及由陕西历史博物馆和陕文投集团共同开发的《陕博日历》,一经面世就深受消费者喜爱。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展现陕西丰富历史文化资源、让历史文化走进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途径,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和消费者的青睐。
创新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打造陕西经济新增长点
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就需要深入探索文化与旅游、娱乐、餐饮、休闲等行业相结合的新路子,推动以文化内容消费为核心的产业链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
2018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编制《陕西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创新旅游业发展模式,开工建设旅游项目1100余个,完成投资1490亿元。西安城墙·碑林历史文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10家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3家度假区被评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8年,陕西省实现旅游收入5994亿元;游客接待量达6.3亿人次,相当于全世界每11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来过陕西旅游;境外游客接待量达到437万人次,是1978年境外游客接待量的378倍。2019年上半年,全省共接待境内外游客约3.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736.31亿元。
陕西省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建设国际一流文化旅游中心和全域旅游示范省的步伐不断加快。华侨城集团、宋城演艺集团、华夏文旅集团以及浙江文创集团等知名文化企业纷纷在陕落地。以“西安年·最中国”、兵马俑、华山、照金小镇、大唐不夜城、大唐西市、瀛湖等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品牌排名稳居全国前列。陕西正在成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陕西的文化旅游产业正逐渐发展成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