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八月,硕果飘香。延长县虽然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全县干部群众丝毫没有松懈,山梁上、川道间、果树下、大棚内,随处可见干部群众凝心聚力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奋斗场景。
不低头 就能看到彩虹
延长县安沟镇二圪台村一望无际的果园。 记者 艾永华摄
王良沟村村民樊延强夫妇正在去掉苹果套袋。 记者 艾永华摄
8月30日,郝缩梅向记者介绍雷多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记者 王婕妤摄
8月29日,记者来到延长县七里村街道金盆村村民冯勤家,他正忙着翻修自家的院子。“前几年家里没钱,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有能力装修房子了,马上要给儿子娶媳妇啦!”冯勤夫妻俩笑着说。
今年54岁的冯勤家境原本不算贫困。一家3口人以前都在外面打工,全家每年收入5万余元,日子算不上富裕,但也和美。
2014年7月,对于冯勤一家人来说,简直是祸从天降。冯勤的妻子刘君芳整日感到软弱无力、头晕眼花,经医院多次检查被确诊为白血病。“当时医院每天都给我们下病危通知书,我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但我还得强忍着,不能告诉君芳真实的病情。”冯勤说,“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就决不放弃给她治疗。”
妻子高昂的医疗费给冯勤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光住院前期的检查费用,就花费15万元,掏空了冯勤家全部积蓄;妻子住院52天,共花费了57万元。“当时顾不上想那么多,人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冯勤回忆说。幸运的是,治疗见到了效果,刘君芳的病情一天天地好转。2014年10月,刘君芳出院后在西安亲戚家休养观察,冯勤马不停蹄地赶回延长县。
“我不敢歇呀,出院以后还有医药费、巨额债务,我得想办法挣钱。”冯勤说。2015年,冯勤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命运没有将这个憨厚朴实的汉子打倒。回家后,冯勤再没有出去打工,而是接过家里原有的27亩苹果园。第二年在村干部的帮助下,他承包了14亩苹果园,一个人承担起41亩果园的活儿。为了把苹果种好,他认真参加果业局组织的每一场培训,有时还恳请专家上门指导技术。苹果种植离不开果农的精心照料,冯勤每天4时起床上山干活,中午回家连吃饭带休息用1小时,下午2时又扛起锄头上山干活,直到天黑才回家。村里人都说,冯勤太拼了。
天道酬勤,第二年冯勤的苹果园就收入了20多万元,他主动要求退出贫困户。“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照很多,我现在通过努力赚到钱了,就应该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留给更有需要的人。”冯勤说。
没有向命运低头的冯勤一家,如今日子在渐渐好转:刘君芳的身体一年也比一年好,已经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在外打工的儿子,时常将赚来的钱寄回家贴补家用。如今,冯勤的果园经营也步入正轨。他坚定地说:“不要向命运低头,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我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把村子“种”在果园里
一个个庭院窗明几净,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座座果园丰收在望,一张张笑脸幸福满满。
初秋的陕北风清气爽。延长县安沟镇王良沟村在绿树环抱中显得格外美丽。“你看这连片的果园把村子团团围住,是不是很漂亮?” 8月30日上午,王良沟村村委会主任樊涛涛指着眼前的果园对记者说,“全村共栽植果树1250亩,人均3.46亩。这些果园不仅把村子装扮得漂亮,还给村民带来实惠,这都是我们的‘摇钱树’。近几年,王良沟村没有出去打工的人,也没有其他产业,家家户户都有果园,大伙儿一心扑在果园里,忙于果树管理。”
地处延长县中南部的王良沟村由于自然条件差,曾经是我省重点贫困村。自2005年起,王良沟村开始大面积发展果园。因为果树生长周期长、管理粗放等原因,果园迟迟见不到可观的效益。不少村民靠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贫困的面貌始终没有改变。“会手艺的农民生活还能好点。我没有任何技术,只能干些重体力活,累死累活也挣不下几个钱。”王良沟村村民樊延强说。
樊延强有3个孩子,妻子常年患有双腿骨刺、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孩子上学、妻子看病,一家人的开支全靠他打工来维持,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从2004年至2014年,樊延强在延长县城当了10年搬运工,每天蹬着自己的三轮车到处找活干。“卸1吨水泥挣1.5元,搬运10袋50斤的面粉还挣不到2元,只要能赚钱,再累的活我都会干。”樊延强回忆道,“那些年,日子过得真苦。”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身为贫困户的樊延强家得到政府的大力扶持。随着果园盛果期的到来,樊延强再没有出去打过工,一心扑在果园里。在果树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把自己家的5亩果园管理得井井有条。2017年,他家果园收入2万多元,终于脱贫了。
为了实现苹果产业效益最大化,延长县按照“做优前生产、做强后整理”的思路,对苹果产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全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
王良沟村地处冰雹灾害区域。为了防止自然灾害给果农带来损失,王良沟村先后投资160多万元为全村已挂果的980亩果园全部搭建了防雹网。同时,王良沟村充分发挥金融扶贫的惠农作用,通过“银行+保险+期货”的形式,支持果农参与苹果投保。“将苹果种植与保险、期货市场和银行的支持有机结合,降低了苹果的市场风险,保证了果农的收入。”王良沟村包村干部赵江伟说。
“现在村民都认识到管理越精细,收获就越大。”樊涛涛说,“修剪、施肥、疏花、疏果、套袋、去袋、清理果园的反光膜和套袋等,一年四季男女老少在果园里忙得不停。”
精细化管理使果园的产值大幅增加。2017年,王良沟村人均纯收入12680元,退出贫困村序列。2018年,王良沟村苹果产值108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8500元。樊延强家的果园收入4万多元。樊延强说:“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我和老伴儿凭这5亩果园后半辈子就踏实了。”
郝缩梅:从贫困户到村支书
在延长县雷赤镇雷多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大家都赞不绝口。“书记为村上办了不少好事。”“这个女人不一般,特别能干。” 村民口中的书记,是他们自己选举出来的最信任的人,是一名巾帼干部——郝缩梅。
8月30日,记者见到55岁的郝缩梅,干脆利落、稳重能干。和许多村党支部书记不一样,郝缩梅不是能人返乡创业,也不是村上的乡贤能人,她原来是村上的贫困户。
郝缩梅原本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妇俩勤勤恳恳在家务农、养猪,供3个孩子上学。2003年2月,郝缩梅家遭遇变故——丈夫罹患癌症。不到一年时间丈夫的医药费就花掉27万元,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欠下高息外债。当年11月,丈夫因病去世,他的离世给这个家庭带来毁灭性的打击:15岁的大女儿早早辍学打工,二女儿和小儿子因为没有伙食费,郝缩梅只得每天中午步行5公里路把饭菜送到学校。“那年冬天下大雪,我没有雨鞋,就穿自己的布鞋往学校走,一会儿鞋就湿得走不动了,我只好脱掉鞋光脚走在雪地里,真是刺骨的冷。”郝缩梅边抹眼泪边回忆说,“那段日子太难熬了,我曾经一度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
给郝缩梅重新带来生活信心的,是2004年来村里的“万名党员联户扶贫”的党员干部,他们给郝缩梅带来5只羊,又帮着她把家里撂荒的果园重新种起来。郝缩梅还在他们的鼓励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渐渐地,我就对生活有了信心,觉得只要肯下苦,日子就能过好。”
从此,吃苦耐劳的郝缩梅天天在地里务农干活,被村里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大家都很佩服这个没有被困难压倒的女人。2014年,村党支部书记职位空缺,村民们纷纷选举郝缩梅担任。
2014年7月,郝缩梅当选了村党支部书记。她暗下决心:既然当了,就要当好,就要为村里人干事。9月,县上组织23名村党支部书记演讲,前7名可以获得150万元福利彩票公益金,郝缩梅二话没说报名参加,最终以第4名的优异成绩获得奖金。回来后,郝缩梅立马带着村民硬化道路、修涝池、装路灯,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
作为村干部,郝缩梅关注着每一户村民的生活状况。村民李永红一家4口人就有3人身有残疾,是典型的贫困户。以前李永红一直在河南打工,2014年年底他回到村上,想种苹果树,但他连果树修剪的基本技能都不会。郝缩梅了解情况后,经常鼓励他,让他参加村里的果树管理培训,还联系包扶单位,每年给他免费送化肥、苹果袋、果树修剪工具。现在李永红已经成为苹果种植技术能手。郝缩梅还主动协调李永红加入了延长县众鑫养猪合作社,合作社免费给他发放了2头猪崽儿。在郝缩梅的帮助下,李永红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郝缩梅带领全体村民不懈地努力,2018年,雷多村退出了贫困村序列。郝缩梅心里始终装着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为村里干了太多的实事、好事,受到全体村民的一致好评。村民薛景刚说:“郝缩梅是为大家办实事的好书记。”(记者 艾永华 王婕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