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抓好党的建设。为此,黄龙县界头庙镇镇党委、政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出发点,突出“党建引领 学史力行”,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把居民群众关切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组织力提升为重点,以“114”便民服务赋能网格治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关键小事”。
“最近村里安装了路灯,我们夜晚出行再也不用摸黑了。”高梁村曹家山村民袁开玉高兴第说道。近日,黄龙县界头庙镇高梁、刘家塬等村一盏盏新安装的路灯亮起,给夜间行路人照亮了出行的道路,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界头庙镇有一些自然组没有照明设施,村民外出田里劳作常常摸黑回家,出行十分不便,也存在一定的治安管理隐患。村支部思群众之所思,想群众之所想,多次进行实地考察,召开会议制定详细解决方案。经过仔细的研究和讨论,村支部遵循“量力而行、群众受益、民主决策、使用公开”的原则,把安装路灯作为村里“一事一议”事项进行运作,并拿出了路灯安装方案,在同镇党委做了深入沟通的基础上,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中讨论,征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最终使得项目落地实施。日前,全镇8个自然村50盏路灯经调试后正式投入使用,总投资20多万元,形成了村容村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垃圾乱倒、乱堆,牲畜乱跑等,是人们印象中农村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象,界头庙镇深入推进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等专项行动,建立了镇、村两级级河长制责任体系,全面落实“镇级一周一次、村级一天一次”的河长巡查制度。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镇处理”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模式,对于农户垃圾,实行了卫生四包责任制,由农户个人运往村垃圾堆放点,再由镇将村垃圾堆放点垃圾进行转运填满。
对于公共区域垃圾,由保洁员负责运往村垃圾堆放点,再由镇政府将垃圾堆放点垃圾进行转运填满。界头庙镇共有1个垃圾填埋场、29处垃圾堆放点,界头庙镇采取定点收集、定点倾倒、定时清运、集中处理,带动和推进村容村貌提升。
今年以来,界头庙开展环境卫生整治90余次累计800余人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累计150余人次,先后建成国家级卫生村一个,省级“千村示范 万村达标”示范村一个,建设小峪、界子河乡村振兴示范点2个,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街道平坦整洁,整齐的房子排列在道路两旁,路灯、文化广场等硬件设施完善,处处呈现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之美……
当保安、做服务员、在工地卸水泥……这些苦活、累活,对于常年打零工的张玉忠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在外打工,我看到有技术的人每天轻轻松松就能挣两三百元,没技术的人只能下苦力,挣得还不多,所以,有机会我一定要多学习几门技术。”提起打工的经历,张玉忠感触颇深。在范家卓子村生活的村民张玉忠,多年前在各地地辗转打工。一次偶尔机会参加了镇政府组织开展的圣女果种植培训,开启了他的致富之路。“去年看人家种圣女果赚了钱,今年也跟着种了,现在都卖了三茬,挣了快2万多块钱,准备明年扩大规模,再多挣点钱,日子真是越过越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界头庙镇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培训原则,鼓励群在家口,学习各项技能,为增收致富“充足电”。今年以来,开展核桃、苹果、樱桃、圣女果等产业培训四期16次700余人,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培训活动1次42人,开展就业培训4期160余人,并为鉴定合格的学员发放相应的技能鉴定证书,将一批批农民通过技能培训“扶上马”,让他们靠本领闯天下。培训后,村民月收平均增加300元左右。
如今,在黄龙县界头庙镇广大农村,越来越多的青壮年深切感受到“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他们将“农闲”变成增收致富、掌握技术、学习知识的“农忙”,奔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希望之路上。 (屈红玉)
责编:张金侠
编辑: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