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现为紫阳县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大队教导员的杨飞于2002年4月参加工作,在工作期间,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省市“优秀司法警察”等荣誉称号。
时间指针拨回到2006年,那一年正值年轻的杨飞同志,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怀着满腔热忱和正义转业进入了紫阳县人民法院,之后的岁月里,作为一名“法二代”,他在这方沃土上默默耕耘奉献了15年,他始终将警务安全铭记于心,遇事迎难而上,遇险冲锋在前,出色地完成了一次次的警务工作。
司法警察的日常工作主要有维持法庭秩序、机关安保、刑事案件押解被告人等。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刑事案件警务保障。杨飞忠于值守,筑牢警务保障“安全堤”,每当遇到刑事案件警务保障任务,他都先把提押手续认真核对一遍,押解、看管、值庭任务一一分配到位,同时密切观察被告人动向、心态,把突发事件消灭在萌芽中。
近年来,他和同事顺利保障了何欢等涉黑涉恶、非法集资等社会关注度较高案件的大型庭审安保工作,配合上级法院多次完成各项警务工作。法院机关安保,也是一项事无巨细的“精细活”。紫阳法院案件量大,每天来访的诉讼参与人颇多,日均安检量多达300人次,面对庞大的工作量,杨飞时刻绷紧责任弦,认真做好安全检查和引导分流工作,遇到情绪激动的诉讼参与人也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化解矛盾。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起婚姻纠纷案件开庭,原告家属来了十几个人,在法庭大吵大闹,情绪一度失控,不听法警劝解,甚至冲上去殴打被告,场面非常混乱。他凭借多年的处置经验,迅速命令设立人墙,有序将旁观人员疏散清场,并清理出来一条通道,将原被告双方分开,在对原告家属进行批评教育、释法明理后,该案得以顺利开庭。
“我是党员,我先上!”战疫关头,杨飞勇当抗疫一线“急先锋”。去年腊月十六,正在家给自己一岁两个月小女儿洗裤子的他,得知由于县城疫情形势严峻,县抗疫指挥部要抽调法院十名干警,参与社区疫情防控排查时,他主动请缨。从事繁忙教育教学工作的妻子得知他要去抗疫一线,说道“我们学校抗疫工作也很忙,两个娃儿咋得了。”杨飞宽慰妻子说:“没事,大的十一岁了,也懂事,估计能把小的带好,法院要抽十个人,有很多同事住在外地回不来,还有很多老同志、女同志,我不去谁去,况且我又是一名党员,一名警察。”
妻子深知他的性格,理解他要下沉一线的决心,只好对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注意安全。 大年初五,他开始了对环城路社区一、二、三组进行了连轴转的入户宣传摸排。由于所在的环城路社区人口分散且成分复杂,外出返乡人员多,管控难度极大。排查队员们仅有的防护设备就是薄薄的一次性口罩,每次与返乡住户的“最近距离的接触”,都面临着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但他从不畏惧,总是走在最前面,逐户敲门。
面对少数住户的抵触情绪,他耐心讲解,以关切问候打消疑虑。在两天的入户宣传摸排中,他同他的战友在每栋楼每个单元张贴温馨提示、返乡人员告知书和防控知识宣传单共计300余份,摸排新的武汉返紫人员4人。由于工作需要,在宣传摸排工作小组工作两天的他被社区调整到监测员岗位,对社区一返紫人员张文雯户一家三口居家隔离实行每天二十四小时监测。
新的岗位他深知责任重大,但他毫无怨言,当天早上便对自己的监测户送去了隔离告知书,并告诉她们隔离期间注意的事项和自己作为监测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同时也为监测户送上了两个省下来的口罩。就这样他每天都要履行枯燥的监测任务,在某个角落注视着监测户家的门。有时打打电话问问家里需不需要生活用品,有时发个微信问问监测户家人的身体情况,以便记录。每每晚上回到家,很是想抱抱女儿,但所处的工作只能是叫来妻子在门口用酒精为他消毒,洗漱完后自己独自走进客房。连续多日的监测让他身心疲惫,浑身关节疼痛。但对他从不叫苦叫累,坚持置身一线,完成全部监测值守任务。
作为一个“70后”,杨飞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彰显“不平凡”,已经成长为法警大队的中坚力量。工作15年来,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为了处置突发情况忙到深夜,有时遇到大案要案庭审保障一值庭就是一整天,不比办案一线,司法警察更像是幕后英雄,默默守护审判执行工作和法院机关的安全。杨飞说“我的职业就是要‘平平凡凡’,把平凡的工作干好,确保安全无事故,就是我对司法事业最大的贡献。”
去年10月,刚从乡镇宣传完“三率两度”平安紫阳建设的杨飞,正穿着警服打算回法院,突然,一个穿着校服的小女孩拦住了他,说道:“求求你帮帮我,我的姑父老是欺负我。”凭借着警察敏锐的直觉判定,这背后一定有端倪。于是他连忙联系了在学校工作的妻子,与其一同细心询问,最后得知其姑父对小女孩图谋不轨,遂报警将其抓获。
“铁肩担正义,热血铸忠魂”,对杨飞来说,不仅仅是挂在嘴边的警训,更是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责任。无论是本职工作,还是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诠释了一名司法警察的责任担当。(董以旭)
责编:张颖
编辑:拉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