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汉滨区在脱贫攻坚交卷前的关键时刻,面对难啃的“硬骨头”和最后的“堡垒”,统筹多方力量,聚焦短板弱项,全员下沉一线,昼夜兼程,卯足干劲,以冲刺姿态决胜脱贫攻坚战。
立冬过后,天黑的越来越早,夜幕笼罩下的早阳镇包河村综合服务中心,却依旧灯火通明,奋战一线的脱贫干部正在分析研判,再做一轮交卷前的动态排查,确保零问题、零差错,实现全村所有脱贫摘帽指标全面达标,有底气地交出脱贫攻坚的高质量答卷。
帮扶干部熊亮,这几天,心里总是犯嘀咕,贫困户老吴每天在地里忙个不停,连续几次去他家里也没有见到人,易地搬迁款早就给他兑付了,可老吴还没顾得上这个事,熊亮决定今晚再走一趟,去给老吴解释清楚。
“咱们有两项钱我们一直在操心这个事,第一个是咱们这个易地搬迁款给打到了没?还有一个就是咱们旧房腾退的钱打到了没?”
“打到了,一人一万。”
“总共两项合计是十二万五。”
以脱贫质量为中心,以全面回看为方式,以问题整改为抓手,坚持做到“五看”,看底子清不清、看收入少不少、看政策硬不硬、看帮扶实不实、看群众认不认,所有帮扶干部下沉一线,走村入户,拉家常,聊期望,了解贫困群众生活现状和困难需求,着力摸清底子、发现问题、宣传政策、补齐短板。
汉滨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刘化康:“有的干部白天要忙业务工作,只能利用下班时间进村入户,有的帮扶干部包联的贫困户务农不在家,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再次入户核实收入,核实两不愁三保障,落实情况,增进干部群众之间的感情,充分提升帮扶的满意度和知晓率。”
通过“回头看”,把基本底子摸全面、盘透彻,把群众的真实心声和反映的问题收集梳理出来,用过硬的措施和务实的作风迅速整改落实,不断提高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以实际成效真正获得群众理解和认可。
搬迁群众李菊林:“以前在沟里面住,来回到街上都不方便,走路得四五十分钟,还隔着一条河,有时涨大水就不得过河了,送小孩上学,下雨了还得去接,现在搬这里好了,小孩儿也不用去接了,干活也好,啥都方便。”
这一段时间,石梯镇青套村全体干部正在加班加点,对照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台账,一户一户地“过筛子”,挑出问题立即整改,做实“账账相符”,然后结合台账,一户一户地“核查”,做到“账实相符”,全力以赴补短提质,争分夺秒开展“最后一轮自我检查”。
第一书记梁国旗格外忙碌,在紧盯档案资料规范标准的同时,还要走访入户动员种植拐枣树,指导村民开展柿子树冬季病虫害防治,弥补全村脱贫产业发展短板,真正筑牢脱贫的“底子”,提升脱贫成色。
“因为青套村的产业发展比较空白,通过这几年的帮扶,目前形成了三百亩左右的甜柿子,计划再种植1500亩柿子拐枣树,目前正在动员有意愿发展的群众平整土地挖坑种树,这1500亩的柿子拐枣形成之后,将会对青套村产业发展有很大提升。”石梯镇青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梁国旗说。
自脱贫攻坚以来,青套村修通硬化道路12公里,贯通村组,修建5处供水工程覆盖16个村民小组,从根本上改变了吃水难题,青套村发生了明显变化,村民的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我做梦没有想到这些帮扶干部,今儿问我水有没有、电有没有、生活咋样,还问我身体咋样,原来我买药,村上人没在的话就去刘家坝,现在帮扶干部好,给说一声就把药给捎带来了,手续都给送到家,这就是对工作认真,工作做到家了。”石梯镇青套村村民王忠兰笑着说。
今年以来,石梯镇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和其他各项指标,在高质量完成剩余187户377人的减贫任务基础上,着力巩固提升全镇21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成效和后续帮扶,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
石梯镇副镇长罗晓勇:“近期工作的头绪非常多,干部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但是为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全体镇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一同克服种种困难,放弃节假日,吃住在村,有的家里老人生病了也顾不上回去看望,有的夫妻双方都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甚至把孩子领到了村上开展工作。”
近期,汉滨区聚焦查缺补漏和问题整改,全面开展脱贫攻坚质量“回头看”,全区45名区级领导分别包抓28个镇办45个深度贫困村,3194名驻村工作队员,2.9万名党员党员干部深入351个村,扎实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全面对标再提升,倾力打好翻身仗,全力以赴争先进,坚决攻克最后堡垒,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李胜福 张彬 罗永昌)
责编:杜鹏飞
编辑:江沨/刘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