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开展农村假冒伪劣产品食品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保障农村群众饮食安全,4月14日,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农村假冒伪劣产品食品整治工作推进会。县法院、县检察院、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教体局、县卫健局、县民政局、县供销社等单位负责人及县市场监管局主要领导参加了会议,共同商讨并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安全防护。
会议明确,本次专项工作将紧盯以下重点领域:重点产品:涵盖食品、农资、建材、日用消费品、儿童用品等农村高频消费商品,重点打击”三无””山寨”食品及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重点场所:覆盖农贸(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校园景区周边、流动摊贩、电商物流站点等薄弱区域,对食品批发商、小超市、小作坊、小餐馆等经营主体实施全覆盖排查,阻断问题食品流通渠道。重点时段:强化农忙时节及传统节假日监管,重点防范农村集会、消费高峰期食品安全风险。重点任务:主要集中整治四大类违规现象,即假冒侵权(厂名商标造假、包装仿冒等”山寨”产品)、标识缺失(无生产许可、无保质期等”五无”食品)、质量伪劣(以次充好、不符合安全标准产品)、过期变质(超期及腐败食品流通行为)。
此次行动由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抓总,负责打击伪劣产品食品问题,实施专项抽检,强化宣教协作。公安局主要负责侦办案件线索,查处黑窝点,形成严打态势;教体局重点压实校园食安责任,联合整治周边环境;民政局主要督导养老机构食安管理及自查;卫健局负责监测饮用水及食源性疾病,指导食堂消杀;农业农村局以监管种养环节质量为重点,强化检验及无害化处理;经贸局负责规范市场经营,严控进货渠道;供销社主要严把供应入口,配合打假行动;各镇政府重点落实属地责任,督导主体责任履行。
会议要求,农村产品食品安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要提高思想认识,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假冒伪劣。要深化宣传教育,设立“12315”举报专线,鼓励群众积极举报违法行为。实行信用约束,严格落实食品生产经营主体黑名单制度,对失信企业实施跨部门联合惩戒,倒逼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加强抽检,以技术赋能提升执法效能,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立即启动核查处置程序,督促相关生产经营者立即采取封存、下架、召回等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行刑衔接,定期公开曝光典型违法案件,通过警示震慑增强群众对食安治理的获得感。(供稿:紫阳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编:谷可
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