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石泉县两河镇火地沟村,有人用十多年的时间,在村干部和人大代表的双岗上,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他就是火地沟村党支部书记、两河镇第十八届至二十届人大代表侯明华。
2011年,侯明华放弃了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来到了火地沟村。火地沟村地处山区,由原来的柏木村、火地沟村两村合并而来,是传统种植和养殖大村。合并后一个巨大的难题就摆在了眼前,两村不仅缺乏相连的产业路导致交通不便、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更存在村民思想“两张皮”的现实困境,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
为了让合并村群众统一思想“抱团发展”,侯明华一心想把通村的产业路建成。于是他挨家挨户收集意见,规划路线,给需要占田地的群众做思想工作,多次组织召开小组会、村民代表大会,带领村民拓宽路基,通过群策群力,历时一年多完成了2公里的产业路建设,将原来的养殖场、烤烟田串联成网,打通了农产品出村的“最后一公里”。如今,村里的黑猪肉、土鸡肉、土鸡蛋等产品远销西安等城市商超。
烤烟是火地沟村的传统产业,但长期以来存在技术落后、规模分散、效益不稳等问题。侯明华深入调研,提出“扩大面积、提升产量”思路。他邀请县烟草公司专家驻村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
石政高原先是贫困户,为了鼓励他发展烤烟,侯明华邀请技术人员为他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他家的烤烟也由20亩扩大到现在的70亩,顺利脱贫致富。经过多年发展,火地沟村的烤烟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80亩扩大到现在的400余亩,产值达200万元,带动10余户烟农户均增收3万元。
基层是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基所在,更是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意愿、维护群众权益的鲜活场所。作为镇人大代表,侯明华一直坚持“老百姓的事,无论多小,都是大事。”作为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负责人,侯明华坚持“代表进站听民声,服务群众零距离。”他推动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每月固定开展“代表接待日”活动,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0余条。针对村民强烈反映的人口集中区没有路灯、群众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他形成专题建议提交镇人大主席团,得到了高度重视。群众夜间通行条件提升工程项目入选两河镇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在两河镇第二十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全票通过,项目完工后,群众一致称赞。近三年来,他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余件,被村民称为“贴心代表”。
初心如磐,脚步不停。这些年,侯明华的身影总是活跃在田间地头。他用双脚丈量民情,用实干破解难题,将人大代表履职与乡村振兴事业紧密结合,在联通产业发展道路上彰显担当,在烤烟田垄间书写富民答卷,在人大代表联络站里传递民生温度,以实际行动书写“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履职答卷。(供稿:石泉县两河镇)
责编:谷可
编辑: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