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汉唐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大将军与霍去病率领大汉一万铁骑在鹑觚原抵御胡兵入侵时,发现阴灵关附近的老龙山为用兵之要冲,于是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观察点,取名为亭口候望邮驿,亭口也随即得名。后来,这个小镇成为了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
千百年来,亭口儿女敞开胸怀,接纳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商旅,他们用当地的特色美食——炒面来接待远方的来客,这种亲切而质朴的风味满足了东方与西域的胃口,让许多异乡人对亭口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感情。
食物因为有回忆所以更美味。记得五岁那年小姨刚刚结婚,在一个雨后的夏天,她带着我坐了四十分钟的班车去探望亭口农行上班的姨父。对于我来说这可是第一次出“远门”,一切都感到十分新奇。见到姨父后,他立马带我们下馆子吃好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大家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下馆子那可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饭菜上桌后,我第一次与亭口炒面相逢,那诱人的色泽和入口的滋味让小小的我有些难以致信,这时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好吃的面条,跟家里的完全不同!
2001年的冬天,刚从卫校毕业的我被分配到亭口医院上班。我们单位就在街道上,对面是一个大市场,里面有许多的饭馆,都有卖亭口炒面。每个月镇上三六九日“逢集”时,看到街上熙熙嚷嚷的人群,我就想去跟个热闹,逛累了就到饭馆里吃一盘亭口炒面。
当年,老312国道横穿亭口镇区,来饭馆就餐的大多都是路过的司机。掌勺的师傅为了保证面条的口感,都是一份一份地炒,所以需要耐心的等待。出于好奇,我就跑到操作间里,看他们如何把普通的面条变幻出诱人的美味。
只见后厨选用最精细的面粉,用手的力量把它揉成劲道的面团,根据客人的要求搓成棍棍或揪成片片,煮熟之后过凉水,加入葱段、菠菜、西红柿、青椒、炒鸡蛋或肉丝等配菜翻炒。
这种等待很是美妙,如同男人一样经过时间的沉淀才有味道。这道主食做好后,面条的劲道不说,在各种配菜的辅佐下,撩动着味蕾深处的每一根神经。伴随着一碗面汤下肚后仿佛有一种温暖真实的幸福感在心间缓缓流淌。
对面桌上的几位司机,他们还就着半截葱,几瓣蒜,更是吃的热火朝天、风起云涌,似乎忘记了长途跋涉的身心疲惫和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听他们说,每次走312国道,即便是饿着肚子,也要等到了亭口吃上一盘日思夜想的炒面。
此心安处是吾乡。因为丰富的地下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今日亭口,更是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亭南煤矿、亭口水库、矿区生产服务中心、大唐彬长发电厂等一大批煤、电、水项目相继落户,这里已是全国重点示范镇、中国特色小镇。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亭口炒面终始洋溢着那幸福的味道,让许多漂迫奋斗的人不知不觉把这里当成了故乡。
在2016年举行的“寻找亭口炒面状元”大赛上,我有幸为探花店提写牌匾。在这次活动中,我感受到了不同厨师对于这种面食的不同理解,但这里面都离不开黑河水的味道、老龙山的味道。其实,这些味道早已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淳朴、勤劳、坚忍混合在了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今天,亭口炒面店和长武酥肉店一样遍布陕甘丝绸之路沿线,是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的长武、一个勇敢追梦的长武!(白曙红)
责编:杨阳
编辑:江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