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我的爷爷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铁路工人,父亲也是一名铁路建设工人。如今,我接过父辈们的旗帜,也成为一名建筑工人。

爷爷 消失在村口的背影

        长这么大,我很少见到爷爷,甚至想不起来我们有没有在一起合过影。可是爸爸说他也很少见爷爷,我才不相信。

        别人家的孩子爸妈每天都在,只有我们家,是奶奶一个人带着爸爸和姑姑他们5个孩子一起长大。村里人指指点,也有背后说闲话的,每当有人问起奶奶你丈夫怎么整年都不在家时。奶奶都会满脸自豪的说“我丈夫是修铁路的,在给国家搞建设呢”。

        后来在父亲的只言片语中,我才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只有2.18万公里铁路,其中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也就是在那一年,爷爷参加了国家铁路建设,跑去修建了宝成铁路。

        如果不是因为塌方腿骨折了被抬回家,奶奶永远不知道爷爷的工作原来是在秦岭山里面打隧道。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奶奶知道在那个年代隧道里面开路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她说什么都不让爷爷再去了,日日夜夜守着爷爷。直到一个月后,爷爷可以下地走动,腿上还缠着绷带,他让奶奶出门买菜说庆祝他可以下地走路。

        奶奶前脚刚走没多久,爷爷就开始收拾行李,他把爸爸拉到一边叮嘱说,“桂平,铁路修好了能方便好多人,这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如果大家都不去那这条铁路就修不成了,时间等不了了,爸爸真的要走了”。

        后来,爷爷就扛着大包,走路一瘸一拐得消失在村口。

父亲 我接过了爸爸的班

        爷爷一辈子都在铁路上干活,从宝成铁路到成昆铁路,再到后面的车辆段,一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直到后面因病退休。

        爷爷病退那一年,单位提出可以让子女接班,奶奶果断拒绝了。但是父亲坚决要上岗,父亲回忆,“正是当年爸爸一瘸一拐离家投奔祖国的背影,深深影响了我。我就想接班,和他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1983年,16岁入行的父亲是厂里年纪最小的学徒,工友们都特别照顾他。他们不知道,就是那个一瘸一拐的背影,才有了当年的父亲和今天的我。

        父亲参加过很多工程建设,但让他最为自豪和经常谈起的,是他2008年参加青藏铁路那曲物流中心建设的日子。他说,那曲的海拔很高,大家走路都喘气,大部分人都被太阳晒得漆黑,嘴唇发紫。那曲的天气像娃娃的脸,有时候一天间歇性下了9场雨。晴天、下雨、冰雹、晴天,反复变化着。

        爸爸说他和同伴们通常上半身穿着军大衣,下半身穿着雨胶鞋穿梭在现场。他说在那曲,胶鞋是最好的行走利器,雨后的现场被泥土掩盖,如果没有穿胶鞋走路就会被深深陷进去。穿着胶鞋才能有安全感的在现场打混凝土、使用推土机和铲车。

        每次提到建设那曲物流中心时,爸爸都骄傲的跟我说,“鑫子,爸爸我虽然没有参加过吉尼斯挑战,但是在海拔4600米的高原上也打破过记录,我和叔叔们仅用了一晚上就浇筑了2000立方混凝土”。                  

        据说,当时工地最高峰时的施工人数达到了3000多人,最终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物流中心,一举拿下詹天佑奖。

 接过父辈们的旗帜

        小的时候,我有点怕父亲。有一次我惹父亲生气,他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说了句,“男孩子就是淘气,应该在工地上锻炼锻炼”。然后拉着行李就走了,一年多的时间我都没有见到他,我以为他还在生我气,就问妈妈:“爸爸是不是不要我们了”?妈妈抱着我翻开相册说:“你看,爸爸是去建设祖国了”。

        后来,我也戴上安全帽,穿上工服走进了张家口南枢纽工程。初到工地,工作的巨压和现实的差距让我一度对建筑这个行业产生了怀疑。这时,远在海西会展中心项目的父亲给我打来了电话“鑫子,从你爷爷开始,我们一家三代人就一直在铁路上,打小你手里的玩具就是图纸和卡尺。如今,作为接班人,你可不能轻易丢了这根接力棒,要给你爷爷和我长脸。”

        挂了电话,我突然明白,这里才是我筑梦的起点。这里有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正是有了詹天佑以及无数向父亲、爷爷一样的建设者们,才有了人们便捷舒适的幸福生活。

        如今,我渐渐明白,脚下的路与爷爷和父亲如此相似。虽然子孙三代分隔三地,但自己慢慢用另一种方式读懂了爷爷和父亲当年的选择。

        小时候总是我在家等爸爸回来,后来变成了爸爸在家等我回来,长大后,我就变成了爸爸的模样,干爸爸干过的活,吃爸爸吃过的苦,走爸爸走过的路。我不知道我们一家可否作为一代代建工人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缩影,但我和爸爸、爷爷都无悔于投身到祖国的建设行业。以实际行动践行建设者的承诺,继承先辈精神,传承建筑家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建设者的力量。(刘甜)
 
(责任编辑:卓西玲/何宏超)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