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书衣。陕西日报 记者 李向红翻拍
119年前,西安的大雁塔、小雁塔,西安碑林,“长”什么样子?它们周围的环境又是什么样子?那时的民风习俗有什么讲究?这些问题,都可以在一本名为《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的书里找到答案。528页图文、900余幅珍贵手绘,图文并茂地记录了中国古代建筑、文物古迹、民俗民风等。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的5册田野调查笔记,让那遗失的美好,惊艳了岁月的时光。
4月28日,记者在曲江书城看到的这本内容厚重、装帧精美、全彩印刷、翻阅方便,完美呈现手绘原样的书,让读者在视觉上获得极大享受。该书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发行。
这本书的作者伊东忠太,是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毕业于帝国大学工科大学(今东京大学工学部),工学博士。其一生致力于日本传统建筑以及亚洲建筑的研究,著有《日本建筑研究》《中国北京城建筑》《伊东忠太建筑文献》《中国建筑装饰》《见学纪行》等。
这本书的译者是毕业于武汉大学的陈琰,他从事游戏开发工作,钟爱各种知识及考证,译有《灭绝动物调查报告》《星野道夫的北地之梦》《手绘天朝:遗失在日本的中国建筑史》等。
对中国古建筑寻根探源
九重宫阙晨霜冷,十里楼台落月明。中国古建筑之美,让人沉醉。
在伊东忠太心中,对中国的建筑考察,不仅是学术之旅,更是“寻根”之旅。与学界重点关注建筑的间架结构相比,伊东忠太的手绘笔记,更多的是从艺术角度关注建筑细节,他同时记录中国各地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乡土方言、民风民俗等,对中国古建筑寻根探源。
“翻看这部作品,可以发现,不光是建筑,在笔记中山川地理、日常生活、服装头饰等都有所涉猎,可以看出伊东忠太对中国文化的情有独钟。”研究学者黄相华说,“作为一个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日本人,伊东忠太认为,国土与国民是艺术的两个方面,也是建筑产生的基础条件。因此,在中国考察的过程中,历史文化、乡土方言、风俗习惯,都是伊东忠太对中国古建筑寻根探源的内容。在1902年4月26日北京郊外所见中,他记载了万寿寺附近妇女与儿童的发饰与服装,还非常贴切地将之称为‘分头’,这也能看出清朝末年外国学者看待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曾经表示:“在我开始研究中国建筑史的时候,日本先辈者如伊东、关野等先生的著作,对我的帮助是巨大的。”
西安市街略图(书中插图)。 陕西日报 记者 李向红翻拍
留下陕西文化遗存
对于伊东忠太来说,陕西也许是他梦魂牵绕的地方。这是因为,大唐的长安是当时的国际大都市,日本专门派遣唐使千里迢迢来到此地。伊东忠太在绘图日记中写道,自己一行因此在西安刻意停留,向着曾经目睹故人的明月,寄托思乡之情。到临潼时,他拜访当地官员,发现其竟然认识自己的友人宫岛大八,这巧合让他惊喜万分。
“这部书的第三卷记录的是陕西。”现代出版社的王胜君介绍说:“作为著名建筑史学家,伊东忠太在考察中国建筑时,绘制了5册笔记,大部分图片为彩图,其中有50余幅关于陕西。陕西是古建筑大省,在这片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古建筑文化遗存,通过伊东忠太的手绘图,那些被掩埋在光阴中的陕西古建原始风貌和风土人情,再度回到人们眼中。”
“从西安去往成都需要经过被李白称为‘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这条路线的宝鸡到成都段铺设了穿行于山间的铁路。”第三卷的卷首语里这样写道,“伊东忠太于9月29日从西安出发,西行至宝鸡。宝鸡至汉中一带有‘周公庙’‘秋风五丈原’等很多春秋战国到三国时期的古迹。另外,西安作为唐朝都城,周围还有杨贵妃墓等引人思古的故地。汉中是历史名城,伊东特地绕道前去探访。”
“在这部书中,陕西的建筑、人文、风景,成为这位建筑学家笔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该书责编姚冬霞介绍说,“根据笔记记录的时间,伊东忠太在陕西停留了有一个来月,他拿着笔,从渭南画到西安,又从西安画到汉中,从华清宫到秦始皇陵,从小雁塔到大雁塔,从兴教寺到报本寺,这里每一处与建筑有关的遗迹都引起了他极大兴趣。”
精心描绘古老建筑
边走边看,边看边记,边记边想。
1902年4月至1903年6月,从北京、河北到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云南……在行走中国一年多的时间里,伊东忠太用笔记忠实记录了中国古建筑的原始风貌,那些手绘的建筑图,为当下的文物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陕西是古建大省,在陕期间,除了西安之外,伊东忠太还去了兴平、武功、岐山、凤县、宁强、汉中等地,对各地地域文化、建筑设计、风土人情、百姓生活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在他绘制的西安市街略图里,他将自己发现的砖块拼接花纹样式进行分类,还注意到这里建筑的兽面瓦上有类似“鬃毛”的装饰物。伊东忠太对陕西的“炕”也大感兴趣,他不仅精心描绘了“炕”的主体构造和精雕于上的长条雕花,连“炕枕头”“炕褥垫儿”也没落下。
伊东忠太几乎不放过行之所至的每一座奇特的古老建筑,画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个角落,并进行详细解读。根据他的绘图记录,这位著名建筑史学家在西安最感兴趣的是碑林之行,除了碑石文字,他同样细致画下石碑上多样的龙纹和卷草纹,认为这些优美的花纹足以成为建筑艺术研究样例。
记者发现,在伊东忠太绘制的陕西古建中,因战乱或自然灾难,其中的一些如今已损毁或不复旧时模样,他的手绘笔记因此成为难得的历史记录,让人一窥当年的建筑风采。
历史是有记忆的,古建也是有记忆的。让铭刻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建筑艺术永存历史长河。
编辑:王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