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薛家寨。
本报记者 杨光 赵杨博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革命老区位于铜川市西南,北倚子午岭,南俯渭北高原,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山不言,草木无声,8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革命故事仍在耳畔,英雄的身影犹在身边,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埋头苦干、接续奋斗。
2015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照金村考察时,希望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干部团结一心,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这个革命老区的村庄,由此夜以继日,加速走上蝶变之路。
2021年是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的重要节点,不断凝聚“红色力量”的革命老区照金早已旧貌换新颜,迸发出崭新的时代活力,描绘着喜人的发展图景……
产业铺就幸福路
1月21日,寒风阵阵,照金镇高尔塬村时令蔬菜种植大棚内却暖意融融。
“3年前,高尔塬村与台尔村合并,那时的村集体经济基本是零。如今经过市、区、镇三级的不懈努力和多方帮助,村上已先后建成占地1600平方米的社区扶贫工厂、10座时令蔬菜种植大棚、年出栏1000只的肉羊厂、496千瓦已并网发电的光伏扶贫村级电站。在这些产业项目的带动下,地方经济发展壮大,村民们的幸福就在眼前!”照金镇党委书记李加强介绍。
在照金镇的社区扶贫工厂里,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去年初受疫情影响,成衣加工的总量下滑了不少。好在公司及时调整产品并开拓销售渠道,现在,我们车间里的贫困劳动力就业人数和务工收入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在年底前上升了!”圣源小区社区工厂员工张爱云说。
海拔1500多米的土尔坪组,曾经交通不便,外面的商品难以运进来,山里的农产品更难运出去,村民们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这猪叫‘关中黑’,现在好几只已经被预订了,今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走进村民冯朝茂家,他正忙着给猪准备饲料。
过去,冯朝茂主要靠十几棵老核桃树过光景,一家人挤在不足60平方米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里。“家里穷啊,养得起,亏不起,所以轻易不敢养。多亏了村上的扶贫工作队,让我鼓起了勇气,现在还成了养猪能手。今年光这40多头猪,纯收入少说也有4万多元!”
以前,照金镇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2015年底建档立卡识别时,铜川全市共7个深度贫困村,有6个在照金。为了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照金镇精准打造“五个一”产业发展系统,积极构建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培育了藏香猪、海棠、艾草中医药产品等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为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旅游聚人气
“两个孩子刚放假,我和爱人便带着他们到照金进行红色教育。早上在陈家坡会议旧址听了讲解员的快板后,孩子们说有了不少收获……”1月21日,来自西安的游客范志斌兴奋地说。
“5年来,纪念馆年平均客流量保持在86万人次左右!”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副馆长郭洁表示。
近年来,照金深挖红色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逐年增多。
1月20日,农历腊月初八。一大早,负责照金国际滑雪场场地维护的照金村村民吴亮亮喝了一碗母亲熬的腊八粥,便急匆匆地往景区赶,“昨晚公司群通知今早有游客参观完纪念馆后要来滑雪,我得提前到岗准备。”
作为红色旅游的延伸,照金精心打造红色教育品牌。照金干部学院近年来坚持“姓党原则、红色本色、开放理念、质量立院”的办学方针,开展红色教育和党员干部综合教育培训。
“学院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持续深化与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高校干部教育系统和省内外兄弟院校的合作交流,先后与中直机关、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电网等29个国家部委、高等院校、中央企业建立了干部教育培训合作联系,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马栏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南梁干部培训学院等兄弟单位建立了教学互动关系,对外交流影响不断扩大。”照金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李静表示。
喜看老区换新颜
“在照金镇建设初期,我们始终坚持‘红色即民生’‘景镇融合发展’‘无伤痕’的开发理念,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建设,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原有的绿色生态和红色文化,着力打造了薛家寨、国际滑雪场、照金牧场、照金书院等一系列旅游产品以及较为完整的旅游要素服务体系。”照金景区管委会主任闫新民说。
截至2020年底,照金革命老区已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吃、穿、行、游、购、娱等齐备完善的旅游要素发展又给老区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带来了新的机遇。
“照金的实践证明,用好红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板块开发、快速推进,成为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的又一有效途径。”李加强说。
提起近年来家乡的巨变,家住圣源小区 C区的居民刘存保感慨地说:“从原先单纯依靠种地获得收入,到如今参股村集体企业获得分红,儿子女儿就近在滑雪场打工,我们一家人的年收入明显提高。现在我们住在水电气齐全的住宅小区里,日子越过越舒坦!”
当下的照金镇,9个行政村全部实施了道路、巷道、广场的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照金百姓的精神风貌与生活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田园牧歌犹在耳畔,幸福生活铺就眼前。放眼未来,一幅闪耀着红色光芒的美丽画卷正在照金徐徐展开。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
本报记者 赵杨博摄
编辑:刘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