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地处黄河土石山区和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区,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立地条件较差。为了能让搬迁群众如期搬出“穷窝”,近年来,吴堡县立足县情,创新模式,通过“盘活资源”、“四免一优”、“融合安置”等方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县“十三五”期间共规划龙山惠民家园、怡馨小区、怡佳小区、新城大厦、龙山小区5个集中安置点,实施搬迁贫困群众813户2424人。
盘活资源,因地制宜挪穷窝
如何有效化解存量保障房闲置和易地扶贫搬迁建房难题,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吴堡给出的答案是:用存量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成功案例,实现人和房的精准对接,既解决了沉淀资金,又盘活了闲置、过剩的房子。
通过对城镇规划范围内符合“人均面积不超25㎡”政策红线的存量保障房进行摸底调查,吴堡县印发了《吴堡县租赁型保障房盘活和处置工作方案》,将怡佳、怡馨小区闲置的保障房用于移民搬迁,由住建和国土部门签订安置房移交协议,以1100元/㎡的价格予以回购,在面积符合人均不超25㎡、价格每平方米低于1500元的前提下,利用490套存量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搬迁对象,成功实现了人和房的精准对接,面积、自筹不超标准。
政策激励,安居乐业奔富路
吴堡县实行“四免一优先”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实际入住,“四免”即:运用结余配套资金免费对全县所有集中安置房室内进行了简装,厨房、卫生间均达到入住即可使用,基本实现“拎包入住”;持续落实入住奖励机制,按规定时间入住的搬迁户为其免费安装一台天然气壁挂炉;对实际入住的搬迁户免交天然气开户费;2019年对实际入住的搬迁户减免一年的物业费。“一优先”是指在积极落实各项后续帮扶措施的同时对先行入住的搬迁户优先安排小区物业管理岗位和县城环卫岗位,以就业促搬迁,吸引入住。
为实现搬迁群众“能致富”“促增收”目标,吴堡县成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小组,由发改部门牵头,自然资源、农业、人社、民政等部门配合,密切配合切实做好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工作。充分依托柏树坪社区移民搬迁农业园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产业扶贫新体系,向搬迁群众提供大量配套就业岗位和入股平台。结合对口扶贫契机,围绕安置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社区工厂,吴堡县政府和扬州宝船婴幼儿用品公司合资成立吴堡县宝船玩具有限公司。
目前为止,工厂共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103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对象65人,人均月收入可达到2000元以上;2020年3月份,由陕西国企助力脱贫攻坚榆林合力团成员单位陕西移民搬迁集团和陕西农垦集团共同出资700万元定点吴堡县设立手工挂面扶贫工厂助力脱贫项目,该项目涵盖吴堡县域特色农产品–“手工空心挂面”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完整产业链,目前该扶贫工厂已建成并投产,年可生产挂面90万斤,带动了60余户搬迁户就业,直接就业人员年均增收5万元。实现搬迁群众“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强化后续,公共服务暖民心
龙山惠民家园是吴堡县“十三五”期间新建的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在原有城镇居民和“十二五”移民搬迁群众295户975人的基础上,规划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223户857人,形成了500户以上的中型安置社区,与周边城镇居民共享共用学校、医院、广场等设施,实现医疗、教育、文化、卫生、超市等公共服务设施以及产业就业配套功能“全覆盖”。
多措并举,加快进度腾旧宅
为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工作,县政府印发《吴堡县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复垦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优先腾退的搬迁对象在原有补助资金的基础上,额外予以一定比例的奖励,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群众的腾退积极性,目前腾退率已达到100%,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吴堡县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存量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实行多项鼓励政策促进搬迁入住、依托社区融合安置各类搬迁对象等措施,实现了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地区的贫困人口“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其值得借鉴的方面有:通过合理利用存量保障房安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对政府而言解决了沉淀资金,盘活了闲置、过剩的房产,对易地扶贫搬迁而言,做到了合理低价回购安置房。
鼓励实际入住。实际入住率高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选址,既有利于群众后续发展又降低了基础和公共服务配套成本,将结余的基础设施配套资金用在落实奖补政策上来,激发搬迁群众入住的积极性。
依托社区融合安置各类搬迁对象。贫困人口、同步搬迁群众和城镇居民的融合居住,公共基础服务设施实现了共建、共享、共用,既扩大了安置规模又降低了配套成本,通过文化相融、产业互助,有利于搬迁群众精神、物质文明建设。
同时,各类对象的融合安置,统一由周边社区进行后续统一管理,并在周边的农业园区和社区工厂提供发展产业就业的平台,为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责编:张金侠
编辑:武明/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