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晨曦中的读书人》的一点体会

能受邀参加今天的两城共读活动,面聆各位老师前辈启教,深感荣幸。春节前一个忙碌的下午,我惊喜的收到了一份很珍贵的新年礼物——李老师专门托人带给我的《晨曦中的读书人》新书,书用牛皮纸文件袋包着,散发出浓浓的纸墨馨香,也饱含着李老师对我的关怀和期望,感谢您!

我平时也喜欢读书,但因文化低,并不能完全读懂书的真正意义,也不会用贴切准确的文字或语言来抒发心中的体会。读《晨曦中的读书人》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简练易懂,叙述平实,能在朴实的故事情节中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很适合像我这种文化层次的人品读借鉴。

作为大众化系列纪实文体,《晨曦中的读书人》里不同角色的主人公,通过读书带来的生活变化,观念变化和收获成长,反映出安康城乡近年来“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良好现状。书中描写的一个个人物故事,看似在单独的陈列某一具体例子,但“阅读”场景贯穿全部,见证了李老师致力山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敬业奉献。特别在读“老书迷”“讲书人”和“父亲读书”这些章节时,我从朴实的字里行间,感悟到了作者“春风化雨”般的良苦用心,那是在用文字向全社会呼吁呐喊,用真情对身边人激励引导,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是鼓舞人们热爱阅读的号角!

在《晨曦中的读书人》中,我们能看到在网络信息铺天盖地的当下,主人公们没有沉溺其中,他们可能是见缝插针的挤一点时间充实自我,也可能是传统习惯的执着与坚守。因为他们在阅读中能获得愉悦,积累阅历,打开境界,他们在阅读中实践了“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哲理。他们可能通过阅读一本励志的书籍,重新找回自信;也可能在一本专业书籍里找到收获财富的秘籍。

我是在一个周末“抢”着时间看完这本书的。书中讲述的33个故事,是安康版推广全民阅读的缩影,他们中有退休老人,有儿童学生,有公职人员也有为生活而奋力奔波的打工人。虽然背景各异,职业不同,却说明了阅读是跨越年龄、职业、地域界限的精神寄托和代际传承。他们是全民阅读的榜样,是大众文化的传播者。

于是,我从《晨曦中的读书人》一书中有了新的认知:阅读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爱好,也影响着社会的价值取向。一个热爱读书追求进步的人,他的生活圈将充满色彩,他的眼界将变得宽广,他的思想甚至他的品格也一定变得豁达磊落。往大的说,一个想方设法去获取知识的人,就是在用“一己之力”传播文明推动社会进步。

李老师在书中用两个章节介绍了白河的阅读故事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果,这是对白河人尤其是文化工作者满满的认可。李老师还专门深入仓上,采写了仓上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探索创新“民间馆长”管理模式的经验做法,并用热情的文字,对我本人在义务担任图书“馆长”期间的微小付出给予了极高评价,能成为李老师笔下的主人公之一,是荣幸更是莫大的鼓励。

李老师作为安康“全民阅读”的推动者、领读人,对各县、市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的作品也是悉心指导,极力宣传,广泛推介,倾注了大量心血。近几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李老师除了著作《晨曦中的读书人》一书,还写作了大量精彩的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网媒发表,那种高产优质也让我感到很惊讶!

文学创作是扎根泥土,深入生活的艰辛劳动。李老师的劳动已让创作的田野开出鲜花,结满硕果。我想,这大概就是李老师一直提倡“人要成才勤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最好解读吧!(朱明富)

责编:卓西玲

编辑:李飞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