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喧嚣中,宁静已成为居民愈发珍视的生活底色。2024 年,商南县以《噪声污染防治行动方案(2023-2025)》为行动指南,多部门协同发力,实施分类精准防治策略,用实际行动让城市告别噪声困扰,成功实现 “降噪护静”,噪声监测各项指标全线达标。
依法监管,推进工业降噪。严格依照相关要求,全面开展工业噪声排污许可证核发及排污登记工作,督促排污单位及时进行自行监测并公开结果。将噪声自行监测纳入排污许可证管理范畴,落实 “双随机、一公开” 监管机制,深入排查辖区内涉噪声工业企业,督促企业合理布局降噪工程,将噪声污染防治全面融入工业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以及排污许可管理范畴。
明确责任,强化施工控噪。清晰界定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噪声污染防治中的主体责任,将噪声防治费用纳入工程造价,施工信息全面挂牌公示,主动接受公众监督。依据最新技术目录,果断限制或禁用易产生噪声的落后施工设备,从源头上降低施工噪声。
综合施策,实现交通降音。在道路(公路)噪声防治方面,于学校、医院等敏感区域设置禁鸣、限速标志,严格控制车速,严禁鸣笛。积极推广铺设多孔沥青路面,在公路两侧广泛种植绿化带,有效降低交通噪声。在铁路噪声防治上,巧妙避开敏感区域,合理设置声屏障、种植树木,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减弱噪声传播。
严格管控,促进社会静音。严格管控营业场所噪声,严禁商业店面、娱乐场所使用高音喇叭招揽顾客,严格限制室内外娱乐活动的音响音量和时长。开展日常巡逻 33 次、重点时段专项巡逻 20 次,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加大公共场所噪声管控力度,禁止使用高音设备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全力营造安静和谐社会环境。
全面布点,监测控声护静。在城区设置了 6 个功能区声环境监测点位,全面覆盖 1 – 4 类区,通过 24 小时连续监测,城区各功能区昼夜噪声均严格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 2008)要求。全年严格按照既定监测方案,完成了声功能区噪声、区域噪声以及交通噪声的监测与数据上报工作,各类噪声均未超出对应功能区标准限值,达标成果显著。(供稿:商南县环境分局)
责编:杜鹏飞
编辑:李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