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航空科普教育:点亮乡村学子科技梦想的探索与实践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航空航天领域作为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其相关科普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创新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乡村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航空科普教育起步艰难。本报告聚焦子洲县乡村学校在航空科普教育方面的探索实践,总结其对区域学校及学生的现实意义,为乡村航空科普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IMG_256

项目引进与牵头学校

子洲县水地湾小学作为波音公司与友成基金会联合发起的“放飞梦想”乡村航空科普项目在陕西省的试点学校之一,积极承担起了区域内航空科普教育的引领责任。

学校航模项目负责人苗壮壮老师及助教牛瑞老师,凭借在北京接受的系统培训,以及对乡村教育的热情与责任感,成为了各项活动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他们与项目组保持密切沟通,获取项目支持与资源,同时积极协调周边学校,共同参与到航空科普教育活动中来。

参与学校与合作模式

活动扩展至电市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川口镇中心小学、马蹄沟镇梁家沟小学、周家硷镇中心小学、马蹄沟镇中心小学、马岔镇冯家渠小学、周硷中学等多所学校。各学校之间通过联合举办活动的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经验交流与优势互补,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网络。

活动类型与内容设置

理论学习与知识普及活动。理论学习与知识普及活动是基础环节。通过手抄报制作和航空知识竞赛等形式,学生们不仅能够系统地学习航空航天基础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手抄报制作过程中,学生们围绕航空历史、著名飞行器、航空人物等主题收集资料、精心排版,制作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手抄报。

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信息整合和表达能力,还激发了他们对航空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航空知识竞赛则涵盖了飞机原理、航空安全、航天发展历程等多个方面,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活动。实践操作与技能培养活动则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重要途径。飞机模型制作、风筝节活动以及气动火箭发射筒制作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习科学原理,提升技能。

以飞机模型制作为例,学生们参与手掷、弹射、牵引、滑翔、自制、橡筋动力等不同技术要领的机型制作,从设计构思到组装调试,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风筝节活动则从风筝制作到放飞,让学生体验简易飞行器的制作过程和飞行原理,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风筝的结构设计和材料特性。气动火箭发射筒制作活动更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火箭发射的基本原理,通过制作和调试发射装置,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主题活动与文化体验活动

主题活动与文化体验活动则是提升学生兴趣和情感认同的重要手段。以国庆等节日为契机,开展航空主题教育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航空科普相结合。

例如,在国庆主题的“歼”系列飞机制作活动中,学生们在制作过程中了解我国战斗机的发展历程和先进性能,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航空科技节中的大花机风采展示等活动,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制作成果,还营造了浓厚的航空文化氛围,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航空科技的魅力,培养对航空航天的持久兴趣。

活动时间线与参与规模

时间线梳理

2021年10月,开展乡村航空主题教育活动,历时20天,为后续活动奠定了基础。

2021年11月,举办首届乡村航空科技节,进一步拓展了航空科普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2022年4月,首届乡村学校风筝节举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

2022年10月,首次尝试指导老师+优秀学员双指导模式,受邀到马蹄沟镇中心小学开展航空主题活动。

2023年3月,第二届乡村学校风筝节走进冯家渠小学,活动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2023年5月,举办第二届乡村学校航空科技节,活动更加成熟和完善。

2023年10月,受邀到周硷中学指导航空科技活动,将航空科普教育推广到中学阶段。

2024年6月,受邀到马蹄沟镇张家港希望小学开展第三届航空科技节,将航空科普教育从班级覆盖至全校。

参与规模统计

各项活动累计参与师生众多,如风筝节活动参与师生50余人(首届)、80余人(第二届);国庆主题科普活动首次50余名师生参与,第二届涉及七年级4个班140多名学生;

首届乡村航空科技节累积参与师生60余人,航空科技节(第二届)辐射5所乡镇6所学校,累计参与师生80余人;航空科技节(第三届)参与师生100余人。

这些数据表明航空科普教育活动在区域内的广泛影响力和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度。

航空科普教育的现实意义

提升科学素养

丰富知识储备。航空科普活动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航空航天知识领域的大门。例如,在航空主题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飞机研制到现代先进飞行器的突破。这些知识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探索欲望。

同时,通过手抄报制作、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能够接触到航空历史、飞机类型、飞行原理等丰富知识,拓宽了知识面,弥补了乡村学生在科学知识获取途径上的不足。

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飞机模型制作、风筝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在航空科技节中,学生们设计的各种手掷飞机模型、橡筋动力直升机模型和创意风筝,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还锻炼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选择到成品制作的全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尝试和改进,以解决诸如模型平衡、飞行稳定性等问题。这种实践经历有助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科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以往乡村在科技教育资源方面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城市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多元化的课外活动,而乡村学校则在这些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尤其是在科技教育领域,乡村学生往往难以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和实践机会,这无疑限制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和视野广度。

然而,航空科普项目的引入,使得乡村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与城市学生类似的高质量教育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城乡学生在科学素养培养方面的差距。例如,乡村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习到的航空模型制作技术、科学实验方法等,与城市学生在同类活动中所获知识和技能相当,提升了乡村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为乡村发展储备人才。激发了部分学生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兴趣,为未来从事相关职业奠定基础。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乡村航空科普教育为培养乡村地区潜在的航空航天人才提供了土壤。

即使他们最终选择了其他职业方向,在航空科普活动中培养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也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具备多元化能力的乡村人才,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树立民族自豪感。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载人航天工程的稳步推进,神舟系列飞船的多次成功发射,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之一。国产大飞机的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航空制造业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些辉煌成就不仅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更是民族自豪的源泉。

在学校组织的航空航天科普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手抄报展示、知识竞赛等形式,积极分享和交流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大国重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仅拓宽了知识面,更深刻感受到了国家的强大与进步,从而激发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国家认同感。在模拟火箭发射、航空模型制作等动手实践中,学生们亲身体验到国家探索太空的决心和勇气。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一部分。

通过校际间的航空科技竞赛等活动,学生们在为学校和集体争光的过程中,培养了集体荣誉感。这种荣誉感进一步升华,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和家乡,进而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更深厚的情感。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兴趣

改变学习态度。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注重书本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而航空科普活动,如航空科技节、风筝制作比赛等,通过动手实践和竞赛环节,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还能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例如,一些原本成绩平平的学生,在航空模型制作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奖项和认可。这种成功的体验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学习航空知识,探索科学原理,改善了乡村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拓展兴趣领域。航空科普活动还能够拓展学生的兴趣领域。乡村学生由于资源有限,接触到的知识领域相对狭窄。航空科普活动为他们带来了全新的知识体验,如飞机模型的制作与飞行、航空历史的学习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还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魅力。

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对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手工制作等多方面的兴趣。这种兴趣的拓展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选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促进学校间交流与合作

资源共享。在航空科普活动的开展中,这一优势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在科技节、风筝节等活动中,不同学校的师生共同参与,分享教学经验、活动组织经验以及航空科普资源,如制作工具、教材资料等。这种跨校际的资源共享不仅丰富了各校的教学资源,还促进了学校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合作氛围。

共同发展。校际间的联合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学校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探索适合学生的航空科普教育模式。通过合作开展活动,学校能够整合各方优势,提高活动质量和影响力,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标。

例如,在活动策划、组织实施过程中,各学校发挥自身特长,有的学校负责场地布置,有的学校提供技术支持,共同打造丰富多彩的航空科普活动。这种合作不仅提升了活动的整体水平,还促进了各校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子洲县乡村学校的航空科普教育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区域学校及学生在科学素养提升、教育公平促进、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习动力激发和学校间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然而,乡村航空科普教育仍面临一些挑战。教育资源匮乏是一大难题,乡村学校在师资力量、器材配备等方面相对薄弱。学生的认知差异也较大,部分学生对航空知识的了解有限,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培养。同时,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

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社会支持参与度,创新教学方法与课程设计,持续推动乡村航空科普教育的发展,让更多乡村学生受益于航空科普教育,在科技的天空中放飞梦想,为乡村振兴和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供稿:子洲县电市镇)

责编:曾祥秋

编辑:刘静

 

版权所有和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已经本网授权,必须注明“来源:陕西政企网”,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陕西政企网)”的作品,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3.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29-87551069

邮箱: sxzhengqi@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