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余海兵来说,2019年是丰收的一年。这一年村里的食用菌基地生产香菇50多万筒,村集体积累达15万元,贫困户务工收入10多万元。作为留坝县马道镇沙坝村党支部书记,余海兵见证了村级扶贫互助合作社(以下简称扶贫社)带来的巨大变化。
留坝首创的扶贫社,从最初的11个村试点开始,如今已经推广到汉中500个贫困村,并且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19年10月,世界银行、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国际扶贫中心等机构联合评选出110个全球减贫案例,来自汉中市留坝县的“创新村组织管理形式助力扶贫工作”榜上有名。留坝扶贫社的优势和魅力何在?
搭建产业闭环
助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2019年12月31日,在沙坝村食用菌基地,贫困户有的忙着采摘冬菇,有的为来年的夏菇制作菌筒。余海兵眼前的一切都井然有序。但在3年前,他带领村民发展产业却连连遭遇挫折:养大鲵遇到市场萎缩,种植香菇却最后搞成吃“大锅饭”……村里的贫困状况非但没有改变,还倒欠村民20多万元,余海兵既惭愧又困惑。
“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这是产业扶贫中的一大难题。”汉中市副市长、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要破解小农户组织松散、不懂技术、不会管理、不懂市场等难题,必须在管理组织体系上下功夫、搞创新。2016年8月,许秋雯在外出学习和基层调研的基础上,在留坝县探索建立扶贫社,并在11个村开始试点。
据介绍,扶贫社是依托村党支部成立的集体经济组织,由政府扶持,村集体以资源入股,全体村民是最大的股东。扶贫社一头连接拥有技术和市场的龙头企业,一头连接农户组织生产,由此搭建起完整的产业闭环。
余海兵所在的沙坝村就是试点村之一。
他开始用扶贫社的机制恢复香菇种植。他作为扶贫社理事长,与留坝县兴朝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合作。企业租用村上的食用菌大棚,同时管技术、跑市场;他则把村民组织起来务工。当年,食用菌基地就实现止损,并盈利1.5万元。此后,食用菌基地不断扩大,村集体积累和群众收入也持续增加。
据统计,依托扶贫社,全县把82.6%的农户和所有贫困户镶嵌在产业链上。全县75个村的扶贫社目前已合计拥有3000万元集体积累和近7000万元社产。
壮大集体经济
盘活乡村治理大棋局
唐建孝是紫柏街道办小留坝村自来水管护队队长。2019年12月29日,他接到了村民的求助电话,就赶忙到村民家里查看,发现减压阀堵塞。他很快就给修好,帮村民家里恢复通水。
“以前村上没有积累,很多公共设施往往是有人建、有人用、没人管。”小留坝村党支部书记夏道华说,现在借助扶贫社发展产业,村上已积累了24万元,这些钱就可用来“反哺”村上的公益事业。
“我给村民修过10多年水管,以前往往是贴钱给人干。现在当上村里的自来水管护队队长后,每月能从扶贫社领到500元工资。”唐建孝说。
据介绍,扶贫社在承担产业发展职能的同时,还发挥了乡村治理功能。依托扶贫社,留坝目前已在各村建立了“三队”(卫生保洁队、自来水管护队、乡村道路管护队)和 “两会”(道德评议委员会、院坝说事会)、“一屋”(德美屋)、“一规”(村规民约),初步实现了乡村从生产、生活到意识形态建设“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办”的治理格局。
2019年12月19日,武关驿镇河口村召开了一场院坝说事会。该村30多名村民代表对一名长期拒缴垃圾费的村民现场进行道德评议。大家讨论后决定,将该村民的道德积分清零,并上“黑榜”。
“村民入股扶贫社后,有权参与村上重大事项的决策。比如扶贫社集体积累中拿多少用于集体扩大再生产、拿多少给社员分红,卫生管护费、自来水管理费的收取标准怎么定,违反了村规民约的人和事怎么处罚等。”河口村第一书记王仕青说,扶贫社组织村民召开院坝说事会来商议,这就进一步畅通了村民民主自治的渠道。
加快创新推广
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板
“扶贫社壮大了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为构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成为推进乡村治理的制度杠杆。”许秋雯说。
2017年5月,在先期试点的基础上,扶贫社在全县75个村全面推开。各村在运用扶贫社基本架构的同时,也因地制宜积极开展产业创新。
临近县城的小留坝村,利用区位和生态环境优势,依托扶贫社平台,打造高端民宿。2019年12月31日,记者驱车来到县城西北方向的小留坝村楼房沟。平整宽阔的水泥路贯通其中,9座风格雅致的农家小院点缀其间。“这9座精品民宿是扶贫社与北京一家知名民宿品牌合作开发的。从2019年8月开业以来,楼房沟民宿项目实现收入48.8万元,扶贫社获得分红14.6万元。”夏道华说。
扶贫社的制度体系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其中,德美屋就是2018年1月创建的。在留侯镇桃园铺村的德美屋里,摆放着食用油、脸盆、衣架等生活用品。村民做好人好事积攒的道德积分,就可在德美屋里兑换物品。2019年,全县德美屋积分兑换生活用品货值超过50万元,参与群众达2万余人次。
2017年6月底,汉中市决定在全市推广留坝扶贫社经验,扶贫社由此从75个村扩展到500个贫困村。延安、西安、商洛、安康等地的领导干部也前来学习。留坝县相关负责人还曾赴江西、辽宁等地作经验交流。
“扶贫社这一制度创新,符合当前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向,为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出了有益的路径。”许秋雯说。
短评
落准一子 满盘皆活
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这个问题的解答直接关乎产业扶贫的成效,也关乎脱贫攻坚长效机制的建立。在汉中留坝县,当地探索出了扶贫社这一制度创新举措。小、弱、散的农户以扶贫社为纽带,与具有技术和市场优势的龙头企业连接在一起,共同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进而使贫困户长期稳定增收。在实现贫困户个人增收致富的同时,运用扶贫社机制,村集体经济得以壮大,进而使大力推进乡村治理有了集体经济基础做支撑。扶贫社的制度杠杆撬动了留坝整体“三农”工作大局,真可谓落准一子、满盘皆活。
在当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我们更需要立足长远,借鉴留坝的经验做法,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构建脱贫攻坚长效机制,让老百姓长期稳定增收。我们要真正秉承全局思维和系统思维,通过集思广益和深度调研,找到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制度“杠杆点”,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同时,在具体推进制度创新中,还要建立试错机制,让实践中反馈出来的信息能恰当地被整合进既有的制度创新体系,从而真正生成一个有生命力的脱贫攻坚长效机制。